生物防治:亞磷酸 + 葵無露 + 蘇力菌
水:自來水暴曬2天或井水或地下水井水地下水靜置1個小時以上取澄清的為佳,沒有靜置沈澱有時直接噴於葉面,會使葉面有金屬氧化後的產物
葵花油:買的時候記得要看是不是100%,有的是調合油
展延劑:替代--南橋水晶肥皂(最便宜使用比較麻煩要先化開),無患子(最貴),泡舒(有部份化學成份,價錢不貴方便使用)
混合時建議***調合的水要記得扣掉***
1亞磷酸:亞磷酸和氫氧化鉀要分別用水化開後在混合在一起,氫氧化鉀加水時要小心慢慢加,它會使水溫度會升高而且會像開水滾水一樣微微會噴,還有個很難聞的氣味
2葵花油加展著劑:先加在一起乳化後會比較好使用
3蘇力菌:先用水化開後會比較好使用,因為和亞磷酸混合最後加比較不會影響藥效
參考資料
亞磷酸配製與保存:
1. 亞磷酸(H3PO3)為強酸,須以氫氧化鉀(KOH)以1:1等重量中和後使用。市售之95-98%的工業級亞磷酸與氫氧化鉀均可使用。調配好之亞磷酸溶液約在酸鹼值pH6.1左右。
2. 亞磷酸為強酸、氫氧化鉀為強鹼,配製時須分別先溶於水中,再混合使用。或者先溶解亞磷酸後、再溶解氫氧化鉀。切不可將兩者同時加入水中,或將兩者混合,再加水稀釋。
3. 亞磷酸溶於水後,易氧化成磷酸,降低防病效果,故配製好之亞磷酸溶液,限當日使用。
4. 亞磷酸因易潮解,必須密封(可以事先分裝,密閉,或共同購買)。
5. 勿用手直接碰觸亞磷酸與氫氧化鉀。
2. 亞磷酸為強酸、氫氧化鉀為強鹼,配製時須分別先溶於水中,再混合使用。或者先溶解亞磷酸後、再溶解氫氧化鉀。切不可將兩者同時加入水中,或將兩者混合,再加水稀釋。
3. 亞磷酸溶於水後,易氧化成磷酸,降低防病效果,故配製好之亞磷酸溶液,限當日使用。
4. 亞磷酸因易潮解,必須密封(可以事先分裝,密閉,或共同購買)。
5. 勿用手直接碰觸亞磷酸與氫氧化鉀。
# 亞磷酸使用方法:
1. 葉面與果實噴佈:500-1000倍稀釋液。(如100公升水中加入100g亞磷酸與100g氫氧化鉀,即為1000倍稀釋液;加入200g亞磷酸與200g氫氧化鉀即為500倍稀釋液)。
2. 土壤灌注:根圈與根頭灌注100-200倍稀釋液。使用後7天內,盡量勿澆水。(健康植物方有效)
2. 土壤灌注:根圈與根頭灌注100-200倍稀釋液。使用後7天內,盡量勿澆水。(健康植物方有效)
# 使用時期(依作物別不同而異):
1. 葉面噴佈:雨期來臨前,每7日一次,至少2至3次,可連續使用。
2. 果實噴佈:雨期來臨前,每7日一次,2至3次(濃度以1000被稀釋液為佳),採果期可使用。
3. 土壤灌注:果樹於雨期來臨前,每月1次,共2次,以後每隔3個月一次。健康樹木一年使用一到二次即可。蔬菜、花卉於雨期來臨前,每7日-14日灌注一次,至雨季結束為止,病情嚴重時,縮短使用時間
2. 果實噴佈:雨期來臨前,每7日一次,2至3次(濃度以1000被稀釋液為佳),採果期可使用。
3. 土壤灌注:果樹於雨期來臨前,每月1次,共2次,以後每隔3個月一次。健康樹木一年使用一到二次即可。蔬菜、花卉於雨期來臨前,每7日-14日灌注一次,至雨季結束為止,病情嚴重時,縮短使用時間
葵無露 水5:baos1:葵花油4
葵無露-葵花油50% 水45% 乳化劑5% 三者依序混合振盪後再稀釋100-200倍使用
葵無露-葵花油50% 水45% 乳化劑5% 三者依序混合振盪後再稀釋100-200倍使用
昆蟲的穿腸毒藥 -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 會產生具有專一性殺蟲效果的
結晶毒蛋白, 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全無副作用, 是一種既安全無殘毒又環保
的植物保護劑.
根據藥毒所曾經洲先生之報導, 蘇力菌1911 年日本學者石渡繁胤在大日本蠶絲
會報中,發表了家蠶猝死病例,同年柏利那(Berliner)報導,從德國色林吉亞
地區的地中海粉螟幼蟲體內,分離出致病的病原菌。1915 年學界正式把這種造
成昆蟲生病的細菌命名為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自此揭開了人類認識
及應用蘇力菌的序幕。
蘇力菌分布於全球七大洲,可從罹病昆蟲、昆蟲棲所、各種土壤、不同的植物葉
蘇力菌分布於全球七大洲,可從罹病昆蟲、昆蟲棲所、各種土壤、不同的植物葉
片、源自植物的材料、淡水、海水、潮間帶的沖積物、牛犢的墊床、羊毛、陸生
脊椎動物(哺乳類、爬蟲類和鳥類)的排泄物、活化污泥等之中分離獲得。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屬好氣性革蘭氏陽性桿菌,在營養缺乏或環境不良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屬好氣性革蘭氏陽性桿菌,在營養缺乏或環境不良
的時候,會進入不分裂的半靜止期,或分化形成孢子和殺蟲結晶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ICP),這種結晶蛋白對某些生物具有特殊的毒效。
蘇力菌殺死昆蟲的作用,是一種多步驟的程序。當昆蟲幼蟲吃下蘇力菌時,毒素
蘇力菌殺死昆蟲的作用,是一種多步驟的程序。當昆蟲幼蟲吃下蘇力菌時,毒素
晶體於昆蟲腸道中在高鹼性腸液和蛋白質分解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原毒素,再
活化變成毒素。這些具有活性的毒素和昆蟲中腸的腸壁上皮細胞結合,迫使細胞
破孔,造成昆蟲腸道崩解,中毒的昆蟲迅速停止攝食而死亡。
蘇力菌產生的殺蟲結晶毒蛋白的殺蟲效果具有專一性,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
蘇力菌產生的殺蟲結晶毒蛋白的殺蟲效果具有專一性,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
全無副作用,是一種安全無殘毒又環保的植物保護劑。蘇力菌對脊椎動物無毒,
尤其哺乳動物的胃酸足以破壞其毒性;它的孢子不會在肺中發芽,不致造成病
害,大量吸入時所造成的反應,僅如同一般無害異物粒子大量入侵的反應。
木黴菌可以抑制或防治作物病原菌害的主要機制,通常歸類成下列 5 大類:抗生素的產生、營養競爭、超寄生、細胞壁分解酵素及誘導植物產生抗性。
抗生素的產生 木黴菌中可產生抗生素來防治病害,以產生 gliotoxin 和 gliovirin 的報告最多,主要防治對象以立絲枯核病菌、腐霉菌和疫病菌引起的病害為主。木黴菌產生的抗生素和病害防治能力無直接關聯時,若和水解酵素組合,則可能增強木黴菌的拮抗作用。例如木黴菌可產生細胞壁分解酵素和 peptaibol 抗生素,若抗生素和幾丁質分解酵素組合,可促進抑制真菌孢子發芽和菌絲生長的作用。
營養競爭 在營養競爭方面,利用木黴菌做種子處理,可減少 25% 玉米根的電解質流失。這個因子歸因於減少病原菌孢子發芽所需的養分,而所減少的養分可能被木黴菌奪取或阻斷。類似情形則發現木黴菌可纏化在作物根部受傷處。
細胞壁分解酵素 在細胞壁分解酵素方面,一般認為細胞壁分解酵素在抑制病害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單獨或組合使用幾丁質分解酵素或多醣分解酵素,可直接分解真菌細胞壁。缺乏幾丁質分解酵素的突變菌株,抑制病原菌孢子發芽能力及病害防治能力會降低。當這個幾丁質分解酵素基因被引入無病害防治能力的大腸桿菌菌株中,這個轉殖的菌株可減少大豆白絹病的發生。
最近有一些轉殖植物含有來自木黴菌的幾丁質分解酵素,對病原菌的抵抗性因而增加。幾丁質分解酵素除存在於木黴菌中之外,尚可存在於植物體、放線菌、細菌和其他真菌中。
超寄生 在超寄生方面,以木黴菌的超寄生立枯絲核病菌為例,它的過程大約可分為 4 個步驟。首先是趨化性生長,即木黴菌生長趨向可產生化學刺激物的病原菌。第二個步驟是辨識,這步驟和病原菌含有的聚血素和拮抗菌表面擁有的碳水化合物接收器有關,這些物質則牽涉到病原菌和拮抗微生物間作用的專一性。第三個步驟是接觸和細胞壁分解。最後的步驟則是穿刺作用,即木黴菌產生類似附著器的構造侵入真菌細胞。
誘導植物產生抗性 在誘導植物產生抗性方面,最近筆者利用木黴菌處理瓜類根部或土壤,可顯著減少白粉病的危害,顯示利用木黴菌可能誘導作物產生抗性。
內生菌根菌
| ||||||||||
內生菌根菌是微生物之一種,微生物肥料製劑不是肥料,但有肥料之功能。由於這類真菌在感染寄主植物根部後,其根外菌絲可延伸數公分,增加植根部吸收面積,可促進作物生長,增加對水分、礦物營養之吸收能力,特別是對於磷肥的吸收,提早開花與結果,增加花朵數,提高幼苗移植存活率,並可中和重金屬毒害,增加植株耐乾旱及病害之能力等,是目前被為最有效益及發展潛力之「生物肥料」。
內生菌根菌之接種效果愈早愈好,通常於育苗期實施,採用穴盤育苗,將作物培養土與內生菌根菌微生物肥料依使用說明以一定之比率混勻後,充分澆水,將催芽後種子播種於培養土上,再覆蓋一層培養土即可。施用上應注意:
|
簡單的來說就是和植物體共生,幫助吸收養分,以吸收磷肥效果最佳。
磷肥是植物營養的大量需求元素之一,土壤中磷素存在的形態,包括無機態及有機態,無機態的磷常與土壤中的鈣、鐵、鋁結合沈積,呈不易溶解型,如磷酸鈣、磷酸鐵、磷酸鋁等,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需經微生物或有機酸的作用,才能溶解釋放出來供給植物利用;有機態磷則存在於含有許多磷酸鍵的有機化合物上,如磷酯、植酸鈣鎂(phytins)及核酸等等,都來自生物體。因此,土壤若含高量有機質,就有豐富的有機態磷,在正常土壤中的有機態磷,需經酵素分解才可供應植物吸收利用磷肥。
一種溶磷菌可能溶解不同磷形態 (鈣、鐵、鋁的無機結合磷及有機磷化合物) 的能力不盡相同,有的菌種只能溶磷酸鈣,不一定能溶磷酸鐵或磷酸鋁,且有些菌種可溶解多種結合的磷,將可供農業生產之應用。
在農委會之科技發展計畫中已證明溶磷菌之接種可節省1/3至1/2之磷肥,在台灣每年施用之磷肥135千公噸,約 3.7億元,因此以保護土壤之觀點下,溶磷菌的接種可少用約 70 千公噸磷肥及1.8億元,可見開發溶磷菌有其實質效益且也有環保之價值。
溶磷微生物肥料之特性及效益 /楊秋忠‧沈佛亭
除蟲原理:矽藻素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帶有玻璃狀的銳利突刺,當昆蟲接觸時,昆蟲的表皮會被刺穿,而逐漸脫水而死。
防治對象:紅蜘蛛,銀葉粉蝨,青蟲,夜盜蟲,薊馬,蛞蝓,介殼蟲,擬尺蠖,果實蠅,潛葉蠅等。
使用方法:稀釋200倍,噴施植株及全園地面(有些害蟲在土裡),連續施用數次後,可以稀釋到500倍。每隔5~7天使用一次,可以與其他農藥或葉面肥混合使用,搭配介面活性劑使用更好。
效果:個人使用完覺得效果不大,可能我都只用500倍而已,切記不可以和木醋液混合,會產生豆花狀。
白僵菌是一種在土壤中常見的真菌,它可以寄生於昆虫體內,使昆虫死亡。西元1835年,義大利的昆虫學者Agostino Bassi證實白僵菌是造成家蠶大量僵死的元兇,而球孢白僵菌的拉丁種名(bassiana),即是取自於這位學者。
白僵菌的寄主非常廣泛,已記錄可寄生於5目24 科約190 餘種的昆虫的幼虫,蛹和成虫身上,例如 蚜虫,螞蟻,蚊子,蝗虫,蟬,天牛等均可成為它的受害者。白僵菌的孢子會先附著於寄主的體表,萌芽後菌絲穿入表皮,侵入寄主的體內吸收各器官的營養,使得寄主漸漸失去活動能力而死亡。菌絲在此期間由寄主的節縫間長出來,漸覆滿全身,並長出無數白色粉末狀的孢子,若遇到健康的昆虫,即會沾附上去感染。
應用:
在園藝及農業上,白殭菌可感染鱗翅目及鞘翅目的幼蟲;其中以鱗翅目最為有效,例如:蝶蛾的幼蟲;被感染後的幼蟲,死亡後會呈現僵化,並會繼續增生白殭菌孢子,擴散感染範圍,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方式,而白殭菌對哺乳類動物不會有任何影響及危害,所以是非常安全的防治,可廣泛使用於有機農法。
缺點:白殭菌在溫度超過攝氏28度以上的環境下,即會停止活動,無法作用,所以此防治方式較適合在台灣秋冬季節使用。
白殭菌的菌種不易購得,但可以至中藥行購買白殭蠶,白殭蠶是已經遭受白殭菌感染的家蠶,呈現白色僵硬狀,佈滿無數白色粉末狀孢子。
使用方式:
約5公升水加1隻疆蠶,噴施於葉面(背)及土壤,即有不錯的防治效果。
防治後可撿拾已經遭受感染的蟲屍,重覆使用於其他地區,或冷藏保存,留待下季栽種時使用,如此不需再購買疆蟲。
簡易量產方法
2400g白米加1200ml純水拌勻,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250ml水烹煮,電鍋跳起後先將米飯上下拌勻,再蓋上鍋蓋燜10min後倒出平舖待涼,稱取300g裝入太空包中滅菌備用。
將菌種以加展著劑之無菌水洗成孢子懸浮液,取1ml孢子懸浮液接種至米包中,接種完米包放置25℃定溫箱,接種完一星期後將米包均勻搓揉,使米粒能充分接觸菌種,再長一星期長滿孢子即可收。
菌株培養方法
將孢子以劃斜面方式培養於V8斜面上,置25℃定溫箱中,約二星期斜面上即可長滿白殭孢子。
2400g白米加1200ml純水拌勻,放入電鍋中,外鍋加入250ml水烹煮,電鍋跳起後先將米飯上下拌勻,再蓋上鍋蓋燜10min後倒出平舖待涼,稱取300g裝入太空包中滅菌備用。
將菌種以加展著劑之無菌水洗成孢子懸浮液,取1ml孢子懸浮液接種至米包中,接種完米包放置25℃定溫箱,接種完一星期後將米包均勻搓揉,使米粒能充分接觸菌種,再長一星期長滿孢子即可收。
菌株培養方法
將孢子以劃斜面方式培養於V8斜面上,置25℃定溫箱中,約二星期斜面上即可長滿白殭孢子。
相關文章:<台灣真菌知識館>
枯草桿菌是細菌的一種,原先篩選自枯乾的稻草,所以稱它為枯草桿菌,可應用在土壤中,作為抑制作物根部病菌生長的植物保護製劑。
|
枯草桿菌的用途 許多重要的植物病害都是由土壤或根圈真菌所引起的,因此可以利用土壤微生物間的拮抗作用,研發抑制真菌生長的生物防治藥劑。目前從自然界已篩選出一些具有殺菌活性的微生物,在國內外也有部分產品上市,例如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pp.)、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木黴菌(Trichodermaspp.)與鏈黴菌(Streptomyces spp.)等。 枯草桿菌屬於革蘭氏陽性、好氣性的桿狀細菌,普遍存在於土壤及植物體表,形態上的主要特徵是具有周生鞭毛及內生孢子。這類細菌在食品、飼料添加物、酵素、以及種子保護劑等生技產業上,已應用多年,屬於安全的有益微生物。 枯草桿菌會與病原菌競爭根系中的營養分,進而成為優勢菌種,降低病原菌的危害;加上可以產生內生孢子,在逆境下容易存活;且在產孢過程中,可產生對多種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物質,應用性極廣。因而在植物病害防治藥劑的開發上,倍受重視。 枯草桿菌不僅可以直接噴灑在植物葉片上,保護葉部免受真菌病害,例如菜豆銹病,也可施用在土壤中或做種子拌種處理,以預防土壤病害。牠對於多種作物的生長,尤其是根部的發育,有極為明顯的促進作用,還可做為蔬果採收後防止腐敗的抗真菌劑,例如防治桃褐腐病與柑橘青黴病等。 枯草桿菌之作用機制 枯草桿菌屬內有許多 Bacillus spp.對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具有拮抗作用,此因枯草桿菌在 其代謝過程中,至少會產生66種不同的抗生素。會產生抗生素的枯草桿菌除可將菌體直接噴 灑植物葉片保護其免受葉部病害為害外,並可製成粉劑或純化出其抗生物質,進行種子覆被 或土壤處理。枯草桿菌屬產生的抗生物質為分子量範圍在270~4500 Da 間的胜呔類抗生素, 而同一種枯草桿菌常可同時產生分子量相近的多種抗生素,其組成結構為多個胺基酸以環狀 結構聯接,故其較不易被動植物的蛋白酸水解,本屬微生物產生抗生素的種類依其所在細胞 位置及分子結構可分為三類,分別為胞內環狀胜呔脂類 ( Intracellular cyclic peptido-lipids)、胞 外環狀胜呔脂類(Extracellular cyclic peptidolpids)及胞外胜呔環狀類 (Extracellular cyclic peptides) ,其所產生不同類之抗生素可對不同的病原菌產生抑制作用,如 Cercospora kikuchii 、 Verticillium dahliae 、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 Alternaria mali 、 Rhizoctonia solani 、Pyricularia oryzea 、 Xanthomonas oryzea 及 Pseudomonas lachrymans 拮抗範圍廣,為一具生物農藥 發展潛力的菌種。 研究和應用現況 多年來有關枯草桿菌的研究開發,大都著重在土壤傳播的病害方面,許多相關學術研究機構已證實,具應用潛力的病害標的,包括康乃馨莖腐病、玉米苗枯病、甜菜舞病、洋蔥白腐病、菊花莖腐病、蘋果癌腫病、葡萄枝枯病、楓樹黃萎病以及柑橘綠黴病等。 例如中興大學植病系曾篩選到 BS1 菌株,牠對於菸草白星病、茄科作物細菌性葉斑病、芒果細菌性黑斑病,以及山蘇、蟲草與山藥等作物白絹病的防治,效果都明顯優於廣為使用的化學藥劑。另外,在水稻栽培上,近年來極受重視的白葉枯病危害,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對蘭科植物、豆科作物、青心烏龍茶樹、金線連等,生長促進作用都相當明顯,產量也優於未經處理的。 相關附件:《科學發展》2005年7月,391期,18~21頁 |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會產生具有專一性殺蟲效果的結晶毒蛋白,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全無副作用,是一種既安全無殘毒又環保的植物保護劑。
|
使用方法:加水稀釋800~100倍,噴於葉面上,傍晚施用最適當。
如何殺死昆蟲 蘇力菌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屬好氣性革蘭氏陽性桿菌,在營養缺乏或環境不良的時候,會進入不分裂的半靜止期,或分化形成孢子和殺蟲結晶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ICP),這種結晶蛋白對某些生物具有特殊的毒效。 蘇力菌殺死昆蟲的作用,是一種多步驟的程序。當昆蟲幼蟲吃下蘇力菌時,毒素晶體於昆蟲腸道中在高鹼性腸液和蛋白質分解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原毒素,再活化變成毒素。這些具有活性的毒素和昆蟲中腸的腸壁上皮細胞結合,迫使細胞破孔,造成昆蟲腸道崩解,中毒的昆蟲迅速停止攝食而死亡。 製劑安全又有效 蘇力菌產生的殺蟲結晶毒蛋白的殺蟲效果具有專一性,對目標昆蟲以外的生物完全無副作用,是一種安全無殘毒又環保的植物保護劑。目前我國已有多種防治蝶蛾類害蟲及蚊子幼蟲的蘇力菌產品上市。 蘇力菌對脊椎動物無毒,尤其哺乳動物的胃酸足以破壞其毒性;它的孢子不會在肺中發芽,不致造成病害,大量吸入時所造成的反應,僅如同一般無害異物粒子大量入侵的反應。因為蘇力菌具有如此的專一性,所以是一種符合消費者健康,以及環境保護要求的理想殺蟲劑。 產品適用對象 大多數的菌株具有高度的專一性,主要是產孢時伴隨產生的結晶蛋白毒素不同所致。蘇力菌的殺蟲功效,最早只知道它對鱗翅目昆蟲有效,到了 1978 年發現對雙翅目有效的菌株;1983 年再發現了對鞘翅目有效的菌株;1985 年進一步發現對線蟲,尤其是反芻類寄生線蟲的卵及幼蟲和原生動物、扁蟲、類具毒效的菌株;1991 年又發現對螞蟻有毒效的菌株。 1938 年法國出現第一種蘇力菌產品,至今全世界蘇力菌產品超過 100 種,占生物農藥販售量 90% 以上,主要是針對防治蔬菜小菜蛾、玉米螟等鱗翅目害蟲或雙翅目、鞘翅目害蟲的防治產品。因為蘇力菌的專一性和作用機制,被認為是蟲害防治的一種安全選擇,一直是有害生物綜合管理較佳的防治方法。 |
|
亞磷酸主要的作用不是殺菌,是能刺激植物啟動自我防禦系統,產生抗生物質對抗入侵病原菌,稱為後天獲得之抗病性或誘導之系統性抗病。它的機制如同人施打預防針一般,當特定病原菌入侵時,植物可辨識立即啟動防禦系統,產生植物防禦素,與病原菌打仗,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使用得當幾乎可完全預防某些作物疫病露;疫病菌;腐霉菌和露菌病。如番茄,甜椒和百合等疫病,每3個月灌注酪梨土壤一次,防治根腐病,對於荔枝果實露疫病(Phytophthora litchii)噴佈於葉面及果實,雨季來之前,每隔7天施用一次,連續3次,可達90%以上防治率。
配製方法:
1.亞磷酸(H3PO3)為強酸,需以氫氧化鉀(KOH)以1:1等重量中和後使用。市售之95~98%的工業級亞磷酸與氫氧化鉀均可使用。調好之亞磷酸溶液約在酸鹼值pH6.1左右。2.亞磷酸為強酸、氫氧化鉀為強鹼,配製時需分別溶於水中,再混合使用。或者先溶解亞磷酸後,再溶解氫氧化鉀。切不可將兩者同時加入水中,或將兩者混合再加水稀釋。3.亞磷酸溶於水後,易氧化成磷酸,降低防病效果,故配製好之亞磷酸溶液,限當日使用。4.亞磷酸因易潮解,必須密封(可事先分裝後密閉)。5.勿用手直接碰觸亞磷酸與氫氧化鉀。
使用方法:1.噴佈法:葉面與果實以500~1,000倍稀釋液噴佈。2.土壤灌注法:根圈與根頭灌注100~200倍稀釋液。七日後連續使用2~3次效果最佳。
亞磷酸施用後被葉片、根部吸收,運送至植株體內,等疫病菌入侵時,刺激植株產生植物防禦素。實驗顯示,亞磷酸在植株體內下移性良好,但上移性不佳,且對儲藏期之疫病無防治效果,故以防治葉片或果實病害較佳。另亞磷酸在根部可被土壤微生物代謝成磷酸,成為植物主要肥料之一,但實驗顯示亞磷酸並不能直接取代磷酸直接成為肥料,但可與磷酸一起施用,植物可生長更佳。此外,防病用的亞磷酸用量少,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
以上資料引用自:
1.作物病害之非農藥防治 1999 行政院農委會/台灣省農林廳編印 47頁。
2.安寶貞、謝廷芳、謝美如 1997 利用亞磷酸防治園藝作物疫病 植保會刊39(4)403-404
葵無露製作
葵無露可以用來防治瓜類的白粉病,對於露菌病,锈病,也有防治的效果。對於蟲害,如介殼蟲,蚜蟲,紅蜘蛛,葉蟎,等小型蟲,只要有噴到它,就可以讓它窒息死亡,最重要的是對人體和環境沒有什麼傷害。
材料:100%的葵花油,如果是調合油的話,效果可能有差。洗潔精,可以使用天然無患子清潔劑。
製作方法:葵花油:洗潔劑=9:1比例混合,例如45ml的葵花油加入5ml的洗潔劑,二者混合後可以利用果汁機或打蛋器,或是裝在寶特瓶裡,用力搖晃,把它充分乳化,變成白色濃稠的流體即可,不需要加水,等到稀釋時再加水稀釋即可。
比例 葵花油8:患子萃取液 2:水40
1公升的原料製作比例 葵花油160c.c:患子萃取液 40c.c:水800c.c
稀釋倍數:加水稀釋200~500倍。如25公升的藥桶,以500倍稀釋,即加入50ml的葵無露,如有開花時,噴太濃會影響結果。